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深度营三支团队在南风窗2023“调研中国”中斩获佳绩!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2023年11月5日,有三支来自深度训练营的队伍出现在了由南风窗主办的「连接真实的世界——2023调研中国十强路演赛暨颁奖典礼」。在今年的“2023南风窗·调研中国”大赛中,这三支队伍从从全国678支队伍,5000多名高校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获奖情况和成员获奖感受吧~


11月5日现场的“深度训练营”成员合影

32号“煎饼社”—《从“局外人”到“解困者”:解困式报道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获得了年度十强三等奖
63号“尊老爱幼队”—《隔代抚养模式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困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获得了年度十强三等奖优秀调研记录奖及优秀调研专题奖总计三项奖项;

83号“厂仔东南飞”—《康鹭变局下制衣厂商的流动和选择》获得了优秀调研记录奖。

团队成员:胡世鑫、邓雨洁、王瑞雪、张馨尹、訾奕然(成员均来自深度营)

@王瑞雪

“不要想当然,而是边做边发现”这是一位研究方法课的老师对我们的告诫。我第一次尝试理解它是在课堂上,但真正理解它是在调研过程中。整个夏天的实地采访和资料阅读,让我几乎重新认识了“解困新闻”。当我们离开宏大的概念,重新回到每一次具体而微的解困实践,才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才能抛开那些书斋中的假设,面对生活给解困带来的真问题。这一过程对我来说是意义重大的,在行动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自身的某种能量,或许是好奇心的驱使,或许是责任心的担当,在一步步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我和伙伴们也在重新认识自己和团队的关系,成长也正悄然发生…调研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探索世界的下一个起点。

@訾奕然

在本次调研解困式报道的过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访谈过程中遇到的记者老师们,他们敢于打破传统,在原有报道形式上持续创新,尝试从后端寻求解法,批判看待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新闻报道的边界,推动以新闻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都非常地打动我,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的火光。

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我们煎饼社,项目进行期间,我们的团队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完成采访,通过线上的方式展开合作。这考验了我们团队内部的信任与默契,半年时间里,无数次沟通更加令我们重新认识了彼此。

获得全国十强的成绩是对我们团队的勉励,它提醒着我们,要在关注自身小世界之余,始终保持对于外部大世界的关心,并坚信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小组调研日记:《调研18家媒体,大学生助推“解困式报道”新概念》
“煎饼社”成员合影

团队成员:吕宜函、陈思宇、吴雨航、蔡雨曦、胡怡芹、陈彬祺、屠杭莹、秦朗(七位成员来自深度营)

@吕宜函

四五月选题报题

七八月实地调研

九十月成果输出

百强的忐忑不安

三十强的特种兵答辩

十强路演前航班的取消

和ppt错误突然的发现

从下着暴雪的长春飞来三十多度深圳……

比赛的当天,我抽签作为第一个上台路演,抽签时我还在为抽到第一组沾沾自喜,这样就不用一直保持紧张。打比赛当天,也可能因为有点水土不服,我上台前紧张的头晕目眩,甚至恶心想吐,这是我这种“社牛”从来没体会过的。除了上台十分钟沉浸在讲述里,这种感受一直紧紧包围着我,直到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才有一种“一切终于结束了”的平静。

我的2023年是被调研中国“侵占”的一年,春夏秋冬,都有我们为它努力过的痕迹。

这也是我第一次带队参与如此长周期,大规模的比赛,每个阶段的紧张焦虑和结果出来的欢欣雀跃都历历在目,到了后期,我的感受已经变成不仅要为这个项目负责,更要为我的队员们负责,我不想让大家之前的辛苦努力白费,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属于“尊老爱幼队”的成果,这些鞭策着我不停地向前再向前,我想,这是丰收的一年。

@陈思宇

这是一次完全意料之外的旅程。

没想到我们会做到,没想到我们能做这么多。调研与中国两个词拼凑在一起,于我而言是面过于抽象的旗帜,我总忍不住对它怀有过重的畏惧之心。我抱着好奇和一种近乎惶恐的心情参与其中,踏进我从未涉足的“调研”领域。

真正参与全程,我们都像刚参与学习的婴孩,紧攥我们能抓取的一切,懵懂地请教模仿,笨拙地埋头苦干,一点点朝那面旗帜接近,经历了不少挣扎,也走了不少弯路。没有内容,就去挖掘内容;有了成果,还想要更好的成果。我们近乎鲁莽地一路前行,总想着“再看看”“多做做”,不知不觉,就已走了好远,推倒了自我设限的那道墙壁,看到了以前从未设想过的风景。而在此刻我才明白,调研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宏伟命题,调研就在眼中,在脚下,在我们交流碰撞出的每一个灵感里。

到最后路演之时,四月到十一月的所有成果最终呈现为两本册子和一个PPT。但这七个月的意义从未局限于此。它更像是一场自我的长途旅行,关于实践与突破,关于合作与友情,关于发现与重塑。我获得了好珍贵的友谊,听到了好多好多的故事,这些都是激励,都是动力。调研地是我的家乡,我曾自以为熟悉那里的一切。但当我带着问题意识去重新认识和挖掘时,我才发现在自己外出读书的这几年里,自己的固有认知早已被时间颠覆。而因为这次调研,我得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在心底和家乡亲近起来。我觉得这种印象颠覆和理解回归带来的自我反思,是我在这次旅途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之一,是我一生都将受用的财富。

@屠杭莹

其实从头到尾都是懵懂的状态,加入调研团队,启程前往调研地,在现场体验不一样的环境,边做心理建设边与人打交道……回顾调研资料和经历时,后知后觉。看到很多间不同的房子,看到金灿灿的玉米棒和红色的玉米芯,看到五彩斑斓的天空池塘砖瓦沟壑,看到摇头晃脑的小猫小狗大鹅母鸡。听到水波晕开天光对岸的人上下船,听到热闹的集市愉快的膏药叫卖声,听到我怎么样都不太能懂的重庆话。穿上“同心姐妹”的红马甲,实地想象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实地求证对面的孩子有怎样的经历。很多时候想象是匮乏的,看到了听到了,才能让裹住想象的绳子得以松开些,让疼痛和稀松平常的感受混合,让我们在跟着人流跟着热风跟着荫凉的同时,尽量清醒地知道真实的东西是何种模样。谢谢尊老爱幼队!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leader!俺们队的各位个个强壮有力,动能上山拍片,静能沉思落笔。在这里还要说一句,俺有着很多很多的别扭和不好的地方,谢谢各位包容!!很难得的机会和很棒的事情,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

小组调研日记:《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困在手机里》

“尊老爱幼队”成员合影

团队成员:钟楚滢、刘芸丽、蒋一凡、胡世鑫、陈宇龙(成员均来自深度营)

@钟楚滢

很惊喜我队的微纪录片《康鹭制衣厂商的流转与选择》获得了调研中国优秀调研记录奖,这个奖项不仅是微纪录片本身,也是颁给视频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比如,生活在康鹭的人的真实表达;比如,各大媒体在此地写下的丰富的媒体报道;比如,五条人乐队所创作的《城市找猪》。我很喜欢调研中国为这支视频所写的提名词,“这是一个相当严肃,且颇具社会关切的调研命题,但调研团队别出心裁地采用了摇滚风格的记录形式,在真实叙述中加入了一点黑色幽默,让短片里的人物和街道,更加鲜活可感”,我们一起用摇滚的姿态面对难以直面的世界吧!

感谢团队共同创作,感谢调研中国组委会给予机会,感谢深度营将团队联结。

@陈宇龙

首先代表队员感谢一下楚滢队长,凭借其出色的统筹能力、剪刀手功力和一首绝佳BGM,我们才有机会站到领奖台上。

说说我自己的感受,这个调研本身让我对身边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关注一些事情为什么发展成这样,一些政策和安排是否合理,回归到本质,还是要去感受真实的人的境遇。虽然在康鹭村调研过程中还是“I”到不行,但我强迫自己去关注、关心每一个个体的声音,当然也受到了很多善意的反馈。显玲姐告诉我们,要先写自己的发现,再去引述论文,这也提醒我们,身为调研者,比起文字更要相信眼睛和耳朵。

调研中我相信的还有自己的鼻子,我和芸丽被一家制衣厂拒绝的时候正是饭点,工人们还没下班,临近的厨房里正有锅铲声,我闻到了鱼肉的腥气和香味。我想到生活了四年的湖北,相信整个康鹭湖北的人闻到这个气味都能想起家乡。


“厂仔东南飞”成员合影


「调研中国·青年领导力公益计划」由南风窗传媒于2005年开始创办,通过提供资金和专业培训,支持在校大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近700所高校、10000多支团队参加了“调研中国”,影响了100多万大学生群体。参与者关注的议题涵括了农村贫困、城市扩建、环境保护等社会问题,形成的近100份报告书已结集出版,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今年的调研中国以“连接真实的世界”为主题,邀请复旦大学张志安教授、知名教育博主徐涛老师、武汉大学吕德文教授等重磅嘉宾作为现场评委,旨在号召更多有行动的青年,与更多公益机构、高校组织关注有价值的议题,做有意义的调研,推动有温度的改变。



-END-
作者 | 吕宜函
值班编辑 | 童茵祺

运营统筹 | 梁   栋 温泓烨

运营总监 | 胡世鑫

 推荐阅读 
[1]苑苏文:我是怎么做性别议题报道的?| 媒笔记
[2]远离父母的孩子们,困在手机里
[3]调研18家媒体,大学生助推“解困式报道”新概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